《新全球史》言及古代中国某制度时说:“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的“这一制度” 指的是
| A.井田制 | B.均田制 |
| C.三长制 | D.租调制 |
一代伟人邓小平经常妙语连珠,以下语录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③“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
④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 A.①③②④ | B.②③①④ | C.②①③④ | D.③①②④ |
我国古代史学家在研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得出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模糊结论。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率先打破这一懵懂历史观的是
| A.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 | B.李鸿章、张之洞等的洋务思想 |
| C.李大钊、陈独秀等的社会主义思想 | D.严复、粱启超等的维新思想 |
“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这说明汉字
| 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 |
| 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
《大国崛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以下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 B.戈尔巴乔夫推行“新思维”改革 |
| C.中国发动“文化大革命” | D.德国为冲破凡尔赛体系而扩军备战 |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本质上反映了
|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 B.企业获得了绝对自主权 |
| C.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发展 | 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