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在下列给定条件的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1.0mol·L -1的HNO3溶液:NH4+、[Ag(NH3)2]+、Cl-、SO42- |
B.c(H+)/c(OH-)=10-11的溶液:Na+、Ba2+、NO3-、Cl- |
C.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Ca2+、Al3+、NO3-、HCO3- |
D.滴入碘化钾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溶液:Na+、Fe2+、ClO-、SO42- |
美国《科学》杂质评选的2001年十大科学进展之一是国际气候变化研究专家组首次正式表明,过去50年中的全球变暖现象很可能是由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如CO2聚集造成的。科学家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有科学家提出可以将CO2通过管道输送到海底,这样可减缓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送到海底越深的地方,CO2溶解得越多,同时CO2可能液化甚至变成干冰 |
B.把CO2输送到海底,会使海水酸性增强,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
C.把CO2输送到海底,这是人类减缓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加的唯一办法 |
D.要减缓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加,最有效的措施是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等 |
将氯化铝溶液和氢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含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原氯化铝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①1:3②2:3③1:4④2:7⑤任意比
A.②③ | B.只有⑤ | C.②④ | D.①④ |
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直接蒸干滤液得到纯净的(NH4)2SO4 |
B.生成1mol(NH4)2SO4至少2molNH3 |
C.CO2可被循环使用 |
D.往甲中通适量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 |
为了确定某物质是否变质,所选试剂(括号内物质)达不到实验要求的是()
A.氢氧化钠是否![]() |
B.FeSO4是否被氧化(KSCN) |
C.KI是否被氧化(淀粉溶液) | D.K2SO3是否被氧化(BaC12) |
把7.4g 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L。若把先进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是()
A.3.18g | B.2.21g | C.5.28g | D.4.2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