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2010年,美国奥巴马总统的医疗改革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但由于公共卫生属于各州的“保留权”,有过半的州对医改法案发起挑战。2012年6月,美最高法院裁决奥巴马医改法案要求各州扩大医保补助范围的规定侵犯了各州权力。奥巴马表示,如果各州能够实现原定医改目标,各州可以在2014年起单独制定医改法案,并放弃执行联邦政府的计划。
2008年底,我国成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切实抓好组织落实、创新试点工作。到2014年,我国已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为世界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中国方案”。这离不开我国政府强大的组织优势。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单一制国家不同,美国( )
A.州政府享有一定的最高权力 | B.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
C.两党通过竞选争夺执政地位 | D.利益集团为政府腐败提供土壤 |
(2)运用国家结构形式的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医改境遇相差甚远的原因。
材料一 1981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2019年有国际科研机构发现,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是中国建设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有力体现,也成为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缩影。中国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世界递出了"绿色名片"。
材料二 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授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从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到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的风电项目,再到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光伏电站;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推动绿色发展2021年4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倡导"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两种做法。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中国是如何统筹这两种做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
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治理是数据资源及其应用过程中相关管控活动、绩效和风险管理的集合。
政府在推进数据治理方面已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小健康码助力10亿级人口提升精准防控能力;日常政务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到实现24小时"不打烊""一网通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数据治理涉及公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需要界定各方权限和責任。在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数字智能化水平、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护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数据治理。
房子可以遮风避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雕刻彩绘?茶碗器皿能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烧制出各种图案?语言可以表达意思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有讲求韵律的诗歌?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由34个界别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
2018年,全国政协召开了1次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1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1次网络讨论会、18次对口协商会、4次提案办理协商会,进一步形成常态化、多层次、各方面有序参与的协商议政格局。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