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感受器,其神经末梢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的②表示_____________,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物质③对突触后膜的作用效果是兴奋或抑制。
(3)在乙图方框中用箭头画出兴奋传导的方向,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i代表磷酸,则B为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
(2)E不是物质,在人和动物体内E1来自________,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________和________。
(3)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中,E2主要用于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
(4)A1和 A2相同吗?_____。根据你的分析,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原核细胞——细菌具有细胞壁,为探究其化学成分,某课题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糖类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生成紫色物质;且二者单独检验时互不干扰)
(1)将细菌细胞粉碎后,用高速离心机分离得到细菌细胞壁。
(2)将细菌细胞壁分成两等份,编号为A、B。
(3)取A加硫酸水解后用碱中和,再加斐林试剂并加热,取B加双缩脲试剂,摇匀。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现象及结果分析:
①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现象: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下面四图回答问题:
(1)若图甲中a和b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代表________,d代表________。
(2)若图乙中的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最容易灭绝的生物是________。[来
(3)图丙中5个圆圈示意血液循环,a和b表示的器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图丁是几种生物的分类图,关于①②③三类生物各自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②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③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① |
Ⅰ、猪的耳型受基因Mm控制,背型受基因Hh控制,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猪的耳型和背型两种性状的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
若杂交实验中,子代有立耳垂背、立耳中垂背、立耳直背,其数量比为
1∶2∶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②若杂交实验中,子代有半立耳中垂背、立耳中垂背、半立耳直背、立耳直背,其数量比为1∶1∶1∶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或。
Ⅱ、家蚕的黑色卵(B)对白色卵(b)为显性,绿茧(D)对黄茧(d)为显性,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B和b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现有纯合黑卵黄茧和白卵绿茧未交配过的雌雄蚕若干,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D和d是否也在第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交叉互换等)
实验目的:探究D和d是否在第2号染色体上。
方法步骤:
第—步:用上述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和d不在第2号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D和d在第2号染色体上。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
(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性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所有可能的基因型: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线粒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变异。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_倍体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