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它们都由两层生物膜构成且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 |
B.它们的内部都有基质且含有DNA和相同的酶 |
C.叶绿体内部还有类囊体堆叠成的基粒且上面附有很多色素 |
D.线粒体内膜上附有许多酶且能催化氢氧的化合生成水 |
控制小鼠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色由显性基因(CG)控制,控制黄色、黑色的基因分别是CY、c, CG对CY、c为显性、CY对c为显性。但其杂合子的性状表现因受性别等影响可能不能形成对应的表现型。下表是一组小鼠杂交试验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亲本 |
F1雌鼠(只) |
F1雄鼠(只) |
|
杂交1 |
纯合灰鼠×纯合黄鼠 |
灰色36 |
灰色∶黄色=17∶18 |
杂交2 |
纯合灰鼠×纯合黑鼠 |
灰色x |
灰色∶黑色=y∶z |
杂交3 |
纯合黄鼠×纯合黑鼠 |
黄色22 |
黄色∶黑色=11∶9 |
杂交4 |
杂交1子代灰鼠×纯合黑鼠 |
A.杂交1的F1雄鼠中灰色和黄色的基因型相同
B.杂交2的F1中CG和c的基因频率都是1/2
C.杂交3的F1雄鼠中黑色的基因型为cc
D.杂交4的结果中雄鼠的毛色为黄色、灰色和黑色
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XO等,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XXY等。现有一只基因型为XbXb白眼雌果蝇和基因型为XBY的红眼雄果蝇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M。果蝇M产生的原因不可能是
A.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
B.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
C.亲本雄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缺失现象 |
D.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
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上述遗传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设基因为A、a)的遗传家系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Ⅱ2是携带者的概率是1/2或2/3
B.欲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Ⅰ2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C.如果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若Ⅱ1的体细胞含有1个致病基因,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
A.①②⑤⑥ | B.①③④⑥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