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所造成的影响,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点燃氢气前未检验其纯度,可能会发生爆炸 |
| B.将 pH 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会使测量更准确 |
| C.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未铺细沙,可能会炸裂瓶底 |
| D.将水倒进浓硫酸里进行稀释操作,会使酸液飞溅 |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 B.米汤中加入碘酒,呈现蓝色 |
| C.把银片浸入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取出,银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
| D.滴有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蓝色 |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 |
| B.日本核电站工作人员给核电机组注水降温 |
| C.炼油厂蒸馏原油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 |
| D.露置于空气中的铁片表面逐渐出现红棕色 |
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 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 Z Y | B.Y Z X | C.X Y Z | D.Z Y X |
实验1和实验2用于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仍会继续燃烧 |
| 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
| 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比铜片的低 |
| D.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
| A |
硬水和软水 |
测pH |
加肥皂水搅拌 |
| B |
铝丝和银丝 |
观察颜色 |
浸入硫酸铜溶液 |
| C |
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
闻气味 |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
| D |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 |
加水溶解测pH |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