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初中常见的6种物质A~F,由H、C、O、Na、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常温下,固体A与液体B反应,无气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加热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固体C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则C的溶液的pH    7(填“<”、“>”或“=”),CO2不能用固体C干燥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将固体D久置于空气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E的溶液,得到黄色溶液,同时有气泡冒出。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4)向F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E中的一种,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化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b.F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F可能是Ca(OH)2,加入的物质可能是Na2CO3
d.向上述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科目 化学   题型 推断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有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所发生的反应,可用“A+B→C+D”表示。
(1)10gA和15gB充分反应,则生成C、D的总质量25g(填“≥”、“=”或“≤”);
(2)若A为气体化合物,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红色逐渐变黑,则A为(填化学式);
(3)若A为固体单质,A与B在高温下反应,可观察到固体粉末由黑色逐渐变红,则反应方程式为,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4)若A为稀盐酸,C、D为盐和水,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且该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则反应方程式为

A B C D 是实验室常见的四种物质, A B C 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在 C 溶液中通入 C O 2 ,溶液变浑浊,生成白色沉淀 A D A B C 均能发生反应,与 A 反应有 C O 2 气体产生,与 C 发生中和反应,与 A g N O 3 溶液反应,可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


(1)写出 B C 的化学式: B C
(2) C 转化成 A 的化学方程式为 D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

A-F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是无色气体,B、F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工业上用此反应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含D的生产、生活用品腐蚀的过程,实际上是D与空气中的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已知草酸(H2C2O4)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加热能分解产生三种化合物B、C、D,它们与其它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E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0,X、Y、Z均为单质。试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E;Y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③
(3)说出单质Y的用途(一条即可)。
(4)反应④是Z和(填试剂的名称)的反应。

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假设所有反应均恰好完全):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固体完全溶解得无色澄清溶液。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2)取实验(1)所得溶液,加足量的盐酸,产生气泡。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不含有
(3)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甲乙两位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甲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②乙同学:取实验(1)得到的溶液,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变为红色。
两位同学通过实验都得出“白色粉末中含有NaOH”的结论。同学们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乙同学在实验中先加入足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