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初中常见的6种物质A~F,由H、C、O、Na、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常温下,固体A与液体B反应,无气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加热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固体C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则C的溶液的pH    7(填“<”、“>”或“=”),CO2不能用固体C干燥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将固体D久置于空气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E的溶液,得到黄色溶液,同时有气泡冒出。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4)向F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E中的一种,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化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b.F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F可能是Ca(OH)2,加入的物质可能是Na2CO3
d.向上述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科目 化学   题型 推断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加碘盐的检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做化学实验时,实验台上的药品应分类有序地摆放。在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实验台上摆放了下列药品,(1)盐酸,(2)硫酸,(3)氢氧化钾,(4)氢氧化钙,(5)硝酸银,(6)(7)镁带(8)铜,其中横线空白处的试剂瓶的标签破损(如图所示)

(1)欲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可选用上述药品中的____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序号);
(2)上述有些药品若敞口放置很容易变质。试举一例,说明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
(用方程式来表示);
(3)同学们欲探究标签破损的药品的成分。
(4)分析思考:根据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该药品可能是__________;

A.酸 B.碱 C.盐 D.单质

(5)作出猜想:A可能是Na2CO3溶液 B还可能是_________溶液
(6)设计并实验:
Ⅰ.小明想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不能使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
A 石蕊溶液 B PH试纸 C酚酞溶液
Ⅱ.小明测得该溶液的PH值大于7。小强选用所摆放的试剂,在小明的实验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确定它是Na2CO3溶液。请你补全小强的实验报告。

选用试剂(填入序号)
实验现象
结论

产生大量气泡
原试剂是Na2CO3溶液。

(7)反思与评价:小伟对小强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试剂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溶液。
因为_____________。根据你学习过的某种灭火器原理的有关知识,你认为可以用
_____________的方法加以鉴别。

A、B、C、D为初中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一种气体单质,D是温室气体。 ① D的化学式是_____;
② C→ 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
(2)若A是一种酸,B在生活中可用于除油污,厨房炉具清洁剂中 就含有B。① B的化学式是_____;② 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氯化钾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未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该固体粉末少量,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溶液;
(2)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有一部分溶解,且有无色气体产生,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填化学式);一定不含有(填化学式)。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在℃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在40℃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填甲或乙)

(7分)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A为钠盐,B、C常温下是无色气体,X、Y均为黑色粉末,D为红色金属单质,F在常温下为液态氧化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A含有三种元素,则A的俗名是;F的化学式为:
(2)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B + X → C属于反应类型。
(3)指出C的一种用途,写出C + Y → D的化学方程式
(4)若反应E→F为中和反应,应则E的化学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