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比较4种金属X、Y、Z、W的活动性,小刚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参加反应的物质 |
X |
Y |
Z |
W |
W(NO3)2溶液 |
√ |
|
— |
|
ZNO3溶液 |
|
√ |
|
|
稀盐酸 |
|
— |
|
√ |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X >W> Z > Y B.X > W > Y > Z
C. X > Y > Z > W D. X > Y > W > Z
煤的气化是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煤的气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的是。
A.元素的种类 | B.分子的种类 |
C.原子的数目 | D.物质的总质量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
下列叙述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前后质量相等 |
B.要得到18g水,则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为18g |
C.1g硫与1g氧气化合生成2g二氧化硫 |
D.在分解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一定大于任意一种生成物的质量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 |
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后试管中残留物比反应物小,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D.水蒸发变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由此可说明化学变化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 |
3.2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和7.2g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的判断有①一定含有C、H②一定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不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B.①②⑤C.①③⑤D.①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