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2009-201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
注: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 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
材料二 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带给我们喜悦的同时,更多的应是冷静和忧思总。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值低,自有品牌比较少,在全球的营销网络和营销方式也比较滞后。我们是一个贸易大国,但并不是贸易强国。
材料三 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在外交战略上采取韬光养晦策略,在战术上采取主动出击,以更加全面的外交建立全球共同体,更加友好的姿态处理国际事务:同时也坚持底线原则,损害国家核心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做、坚决反击:我国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中国这头雄狮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建成贸易强国。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述中国如何向世界展示雄狮的形象。
近年来,一个个普通的名字却与不普通的前缀连在一起:“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军人”……他们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用生命践行着真善美。在张丽莉的心中,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恪守基本职责;在吴斌眼里,保障乘客安全是应尽的义务;在高铁成看来,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是必须担当的使命!
“最美”的称呼,表达了大众对道德楷模由衷的赞誉,体现了社会的道德认同。但也有一些媒体在宣传报道上自觉不自觉地往“高大全”方向靠,似乎这些“最美”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只能出现在不平凡的人身上,体现在不平凡的事上。
我们确实需要、也愿意歌颂所有的“最美”,正是这种 “能帮一下就帮一下”、 “什么都没想就扑上去了”的朴素情感,彰显了真善美的光辉。为了生活更加温暖,为了子孙能享受到社会和谐的幸福生活,我们大家有责任和义务一起呵护我们心中那份平凡的善良,给善良的“最美”们以支持与鼓励,让“最美”现象成为常态!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最美”就是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请你用辩证法知识评析该观点。
结合二组镜头,观察我国的城镇化。
镜头一【人潮】
镜头二【缺席者】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镜头一中小李的就业选择。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岛屿,实施所谓“国有化”。日本的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各地陆续掀起了游行示威、抵制日货活动;然而在游行过程中极少数市民无视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制造了打砸商店、焚烧日系车辆、甚至殴打在华日本人等不和谐事件。
请你从“公民的政治参与”角度,阐明你对上述事件的态度。
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坚持内外均衡发展,着力构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力,有效释放国内需求是促进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解决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的重要途径,我们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可持续增长。
(1)分析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扩大消费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人们常说“仓廪实而知礼节”,但仓廪不实未必不知礼节,经济不发达国家也可以有富足的文化。至于可以以经济建设代替文化建设、经济的发展能够自然地解决文化危机的说法,则更属无稽之谈。
请运用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分析上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