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两位学者各自根据其阅读史料,提出对汉代社会型态的看法。甲学者认为汉代社会是地缘社会,聚落内部的血缘联系不强;乙学者则认为汉代是血缘社会,聚落内部同姓的力量强大。我们应如何理解两位学者意见的差异?(    )

A.甲学者的主张符合古代宗族瓦解后的形势,较为合理
B.乙学者的看法反映出古代社会的延续性,较具说服力
C.两位学者立场相反,说明历史没有客观性。
D.古代社会地域差异大,两位学者结论都不具说服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

A.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第二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B.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C.工艺技术的需要 D.电力的广泛应用

“我们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个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干扰……”据此判断,“这个世界”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D.世界市场形成时期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年—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上述引文中的“英国革命”指的是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议会改革 D.宪章运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