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历史背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 B.太平洋战争爆发 |
C.全面抗战开始 |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
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悲剧的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政机关遭到冲击,党和国家领导人、知名人士受到人身迫害。造反派无视法律、破坏法律。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保障。这些现象反映出的问题是
A.“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
B.中国共产党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
D.“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民主主义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洪武十二年,明王朝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内乱等为“十恶”重罪,属于“常赦所不原”;“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列罪条款又为明律所特有。这些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的继续强化 | B.规范内阁机构的运作程序 |
C.协调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 D.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以下关于“秦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秦始皇参照六国律令制订颁布的 |
B.至今人们不知道“秦律”的详细内容 |
C.“秦律”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
D.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