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其根源在于 ( )
| A.中国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 B.它代表了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 |
| 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D.它属于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 |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
| B.选官须注重才学 |
|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
| D.选官应注重品行 |
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
|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
|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
|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
|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 |
《新唐书》记载:“(卢商)早孤,家贫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作为文献史料,此记载可用于佐证唐代科举制()
| A.体现九品官人法的原则 |
| B.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
| C.选官偏重人才道德品行 |
| D.进士科是入仕唯一途径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抨击秦的专制暴政 |
| 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 |
| C.肯定秦的郡县制度 |
| D.主张恢复分封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