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
恩格斯评价说:“他用这本书(虽然是怯懦的而且可以说是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这里的“他”是指( )
A.哥白尼 | B.伽利略 | C.开普勒 | D.牛顿 |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议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C.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 D.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