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50年1月18日新华社评论指出:“北京市军管会要收回的不是任何领事馆的‘办公地点和产业’,而是某些外国根据不平等条约而占据的中国地产。”该评论   

A.反映了中苏结盟之后加快清除资本主义势力
B.说明近代以来民族革命尚未胜利
C.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表明抗美援朝战争迫在眉睫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有人指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贱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与上述材料相吻合的思想观念是

A.中体西用 B.“革命是除旧布新之良药”
C.君民共主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一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近代教育事业的进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