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 | B.丝绸 |
C.铁器 | D.青铜器 |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据此,毛泽东旨在
A.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
B.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
C.突出游击战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 |
D.高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一支军歌唱到:“扬子江头淮河之滨,任我们纵横的驰骋;深入敌后百战百胜,汹涌着杀敌的呼声”。这支军队是
A.八路军 | B.新四军 | C.义勇军 | D.抗日联军 |
《空军的处女战》一文中写道:“八月十四日,中国空军在抗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显示了英勇的姿态,上海三百万民众怀着同样的又惊又喜的心情,仰着头,亲眼看见了她的英勇的战斗姿态。这惊喜将立即随着捷报扩大到全中国,抚慰着四万万颗跳跃不已的心。”对中国政府组织的此次会战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
B.打破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计划 |
C.是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 |
D.各界民众大力支持而政府态度消极 |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下图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他在台湾率领抗日义军,振臂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撼!” 乙、他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堵截日军,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丙、他率领致远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丁、他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A.林则徐、安德馨、邓世昌、彭德怀
B.徐骧、李宗仁、邓世昌、彭德怀
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D.徐骧、李宗仁、林永升、彭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