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夺取政权。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临时政府通知危机加深 | B.布尔什维克对苏维埃影响力变化 |
C.七月流血事件 | D.三年国内战争的爆发 |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B.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 |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
英国历史学家罗德里克·弗拉特说:“历史学家所使用的许多质量上的判断或描述就有着一层内含的数量上的意义,有时还有必要使它变得明确起来。……没有从数量方面作出回答的知识,我们便不能解释‘重要’问题上的证据。”罗德里克·弗拉特强调的是
A.定量分析是唯一可行的史学方法 |
B.定性分析对历史研究没有意义 |
C.定量分析对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
D.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 |
德里克·W·厄尔温认为欧洲在一场战争之后:“德国已被摧毁;意大利已显示出不过是一个空壳;大不列颠已不能在一场均势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这场战争是
A.反法联盟对法国之战 | B.普法战争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里的五年计划指的是
A.苏联“一五”计划 | B.苏联“四五”计划 |
C.中国。一五”计划 | D.韩国五年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