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将生理状况相同的豌豆种子放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
以上实验最能证明种子发芽需要( )
A.阳光 | B.空气 | C.温度 | D.水 |
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
下列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与细胞质DNA平均分配 |
B.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都有两个染色体组 |
C.蛙的红细胞在分裂时不出现纺锤丝,但有染色体出现 |
D.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都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 |
下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
D.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长短 |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 |
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 |
C.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 |
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连续画3次 |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Ⅰ阶段生成ATP和NADPH所需要的能量是光能 |
B.能够在叶肉细胞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I、II、III |
C.如该植物是水稻,根部在水淹较长时间后,其④过程的产物是酒精和CO2 |
D.③④过程进行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