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图1为神经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静息时,图1中Ⅰ侧电位为正,Ⅱ侧电位为负 |
B.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物质释放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C.K+和Na+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蛋白密切相关 |
D.图2中D一般为糖蛋白,C与D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
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
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
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的多个环节都有微生物的参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氮气是通过细菌真菌等分解者的氨化作用返回到大气中 |
B.淡水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生物净化能力,是因为淡水生态系统具有种类繁多的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
C.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
D.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在生态系统里都属于消费者 |
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0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据图判断正确是:
A.甲、乙两图中都是C点开始光合作用 |
B.甲、乙两图比较可以得出光照和温度都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
C.乙图中E点光合作用较低是因为夏天中午光照太强直接引起的 |
D.乙图中DE段C0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温度逐渐下降 |
下列关于被子植物个体发育和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叙述错误的是
A.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都发生在胚囊里 |
B.双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是因为双子叶植物胚乳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转移到子叶中去了 |
C.鸟类,哺乳类和两栖类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都在羊水中 |
D.原肠胚的特点是具有胚孔,原肠腔和正在缩小的囊胚腔,以及内中外三个胚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