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又到麦浪翻滚时》,完成第后面题目。(共14分)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味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再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搓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心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爽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们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要是谁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储存上春天里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同学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漫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那时的感情是那么淳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
(有删改)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我”早年在麦收时节的一些生活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我”搓麦粒、___①___、和家人一起割麦子、___②______③___。(3分)
“麦子的味道”在文中出现了4次,其中,有的指麦子本身的味道,有的指麦子味道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请结合内容作出判断。(只填序号)(4分)
指麦子本身味道的是:___①___
指麦子味道中蕴含作者情感的是:__②__
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请你以第④段或第⑤段为例。说说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不超过140字)(7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记叙文阅读
青虫之爱
毕淑敏
① 我有一位闺中好友,从小怕虫子。
②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这个毛病。早春天,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从此再也不敢锻炼她了。
③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然后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④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吃了什么抗过敏药?
⑤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撇撇嘴说,我又不是你妈,我怎么会知道啊!
⑥女友说,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怕虫就是和我妈有关。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叫虫蛰了。从此以后我妈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出窍。
⑦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女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⑧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⑨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叫,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
⑩【B】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⑪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⑫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拜……”。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⑬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⑭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熟读文本,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字数要求:30字以内)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从修辞角度)
(2)【B】我颤颤巍巍地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在手心,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从描写角度)
联系全文思考,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细读文本,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文中的女友是位怎样的母亲?
结尾写“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你认同文中女友的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
从大连返回大庆时,总算买到上铺硬卧票,心里暗自庆幸的同时,也担心着儿子睡上铺的“危险”。看着邻近的两个铺,中铺住着母女两个,下铺是年近古稀的老人。曾经期待着的“希望”,瞬间在心底破灭了。
临近睡觉时,懂事的儿子多次攀爬到上铺适应环境,看得出来,他还是有些胆怯。我和爱人便想尽办法鼓励他。多希望听到一个声音——“哎,换到我的下铺来吧。”其实我们心里明白,谁愿意把下铺换给你?就在车厢熄灯的前几分钟,中铺的女孩明白自己要同妈妈挤在狭小的中铺,说什么也不干,哭闹着要在老爷爷的下铺睡,已经躺下去的老爷爷明白了小女孩哭闹的原因,便坐了起来,阻止着妈妈对小女孩的呵斥,忙着收拾铺位上的东西,并笑着对小女孩说:“小宝宝,睡爷爷的铺,爷爷的铺又凉快又方便。” 小女孩的妈妈见老爷爷真要让铺给她们,说什么这不干,又制止不了女儿的哭闹,急得脸都红了。
倔强的老爷爷,不顾小女孩的妈妈的阻拦,便从梯子向上爬。看着老爷爷吃力的样子,我便扶着老爷爷,并对他说:“别这样,要是把您摔着就麻烦了,咱们再想想办法。”
小女孩仍旧哭闹不止,就在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军人,把老爷爷接到下铺。半夜我醒来时,看到那位军人在过道的凳子上坐着。那位军人看到醒来的我,便示意我下来,帮助他攀爬那张中铺。就在我感到奇怪的时候,手触摸到了他冰冷的腿,原来他那双腿是假肢。看着他微笑着对我表示谢意的眼神,我的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串连全篇?(2分)
请你在横线上填写文章的主要情节。(4分)
——————
文章为什么从“我”期待换铺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你认为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真切、感人?请写出来并进行赏析。(4分)
文末写“我的热泪止不住流了下来”,请展开想象,用一两句话来表现“我”当时的激动心情。(3分)

阅读下面文字。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的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很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本文段选自____,作者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
鲁迅去仙台的途中谈及日暮里、水户这两处驿站,用意是什么?
“物以稀为贵”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的“这样的优待”具体指什么?本文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作用是什么?
本文段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向晚》,完成后面小题。
向晚
阿果
晚霞拖动绚烂的华服,一步步退向幕后。鸟,拖家带口飞回泡桐树上的巢,唧唧喳喳。让我想起一家人,在橘色灯光下晚饭,碎碎说着话,冷不丁爆出几朵浪花一样的笑声。这是让人依恋的,红尘里的暖。
回家路上。小南风,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将郁积在心头的燥热,一层层剥掉。感觉整个人温润、清透了起来。
不像早上上班,赶时间,步子急吼吼,脑子里还想着要处理的事,心总有些沉闷。境由心造,说得多好。向晚,白与黑的切换点,我的时间我做主,大可以慢吞吞走,听风吹浮世,看人来车往,很惬意。沿路的蔷薇,前几天还鸡仔破壳似的没几朵,现在堆堆簇簇的,开得密匝匝,整个花丛,从铁栅栏上,浪头一样翻过来,气势汹涌,像在奋力追赶春天的最后一趟花事——蔷薇落尽,这个城市的夏天也就开始了。
路旁的樟树,是四季常青树,一年的大部分日子它删去个性,绿得貌不惊人。现在,花开了,香味,淡雅,沁甜,清晨的涟漪一样,细细荡开来,闻着,有点飘飘然。樟树花,一朵,不过煮开的小米那么一粒,即便拼尽全力,也开不出一线花的妖艳。然而,它以花香证明,自己的不俗和骄傲。我用眼睛予它怜爱,它报偿我纷纷花香。这是多大的恩惠啊。
一个年轻的父亲,估计刚接了儿子回家,一手拎着书包,一手牵着孩子,走在人行道上。孩子仰起脑袋,得意地说着一些什么,惹得父亲哈哈大笑。孩子有点来劲了,甩掉父亲的手一脸兴奋地比划着,讲解着,父亲连连微笑点头。向晚的余晖,勾勒着他们的身影。看着,我的心突然变得特别软。
只要慢下脚步,放空心情,不起眼的凡俗,都埋没着让人为之心动的机关。
也有经营小店小铺的人家,把餐桌摆在了路边,霉豆腐的臭红烧肉的香,对路人毫不避讳。蓦然见到,一条食欲之路被悄悄打开了。想着厨房里的母亲,会做些什么?或许,已经摆上碗筷,就等着我们一个个“叮咚叮咚”摁响门铃。这是母亲期待了一天的。向晚,她忙碌,她快乐。
李商隐有首《乐游原》写道:“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有惋叹,也有珍惜光阴的意味在里头。
然而,生活多逼仄,谁都不能霓裳裹身,一路到底。一天劳顿后,有时,也不过求一个闲适的向晚,抛掉俗世纷扰,干干净净面对自己,然后抵达橘色灯光下的一镬一饭,心满意足。
文章有两次写到“橘色灯光”,请结合文章,说说“橘色灯光”有什么丰富的内涵,并说说这两次使用的妙用有什么不同。
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线句“生活多逼仄,谁都不能霓裳裹身,一路到底。”是文学家笔下关于生活哲理的表达,请你用浅易直白的语言说说这其中的生活哲理。
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联想到了李商隐的《乐游原》一诗,并且写道:“诗中有惋叹,也有珍惜光阴的意味在里头。”请说说,“惋叹”的是什么,“珍惜光阴的意味”又如何理解。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韵味,请以第三自然段中描写蔷薇的文字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品味赏析。
这就是一篇写晚归途中见闻的随笔,为什么不用“回家路上”或“归途风光”作为文章题目,而要选择“向晚”为题呢?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群英荟萃“萝卜餐”
①各种、各色、各味的萝卜,秋收冬藏,丰富餐桌,美味鲜香。望着随心烹制、轮番端上的“萝卜菜”,不由道出赵丽蓉老师的经典台词“群英荟萃,萝卜开会”,应景恰切,饶有趣味。
②绿油油的菜园里,一垄垄萝卜顶着墨绿滴翠、形状各异的缨儿,葱郁一片,破土露头,昭示丰腴的土地,正孕育储藏着硕大的萝卜,亟待拔摘。寻个响晴的秋日,沿田垄弯腰弓背,挨个拔出,或是粗长的白萝卜,顶着青头,翘着细尾,着实可人;或是短短的胡萝卜,橙黄色艳,光滑闪亮,甚是喜人;或是芥菜萝卜,翠绿椭圆,其貌不扬;或是红心萝卜,皮绿瓤红,惹人喜爱。
③兴奋的人们,拔出一株便高扬空中,比拼大小。累了,挑根青头萝卜,溪水洗净,拔掉根须,豪爽地生嚼解渴。丰收的萝卜,堆满菜园。就地深挖土坑,将萝卜整齐码于其中,覆土掩埋,苫蔽秸秆,如此这萝卜便可新鲜保藏一冬,随时烹食。
④白萝卜营养丰富,因其清热生津、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独特食疗功效,人们爱之尤甚,便有了“萝卜响,咯嘣脆,吃了能活百来岁”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盛赞,《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⑤白萝卜可以生吃:头部甜辣,中段甘爽,尾部寡淡;手握萝卜,大口啃嚼,咯吱咯吱,微辣利口,爽快过瘾。在狂涮火锅的间隙,最易端上一盘切片的白萝卜,薄厚适中,嫩白透亮,随手捏一片入口,也可蘸酱而食,清爽解腻,极富嚼头。可凉拌:将萝卜洗净,带皮切成细丝,或去皮切成丁块,佐以白糖、精盐、食醋、葱花搅拌,滴入少许香油,或泼上辣子油,吃起来酸甜香辣,脆嫩爽口。可炖食:将萝卜切块,与猪排或羊肉一起闷炖,待至熟烂,撤上香菜末,萝卜:特有的香味伴着肉香,扑鼻诱人;吃罢来碗鲜香浓稠的炖肉萝卜汤,营养美味,妙不可言。可炒食:油锅待热,速放葱姜蒜,煸出香味,放入切好的萝卜丝,配以佐料,翻炒片刻,脆生盛出,便可下饭。可腌食:酱萝卜.去根洗净,分层码于缸中,分层撒上块盐,灌入泡好的花椒、大料水,腌制数日便可食用;或成或酸,能吃数月。可做馅:将萝卜擦丝,开水煮至微软,凉水焯后攥团、剁烂,即可配猪、羊肉作为包子、饺子馅,味道甚是鲜美。
⑥清乾隆庚午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生沙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所以多汁甘脆的萝卜多保藏鲜食,少汁坚辣的萝卜便切片,烈日下暴晒成萝卜干,变卖或换成米面粮食。也可待到冬春季节,浸泡之后炒、煮、做馅,以解菜少之急。
⑦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具有防癌护眼健肤的功效,被称为“大自然的红宝石”。胡萝卜宜煮食,可炒制,可与白菜、肉类烩炖。最爱胡萝卜作为配菜,与青椒、木耳一起炒成的鱼香肉丝,香辣可口,老少皆宜。
⑧芥菜萝卜,宜拌凉菜。切丝,开水焯过,配上泡好的黄豆,佐以糖醋盐葱,特有的芥菜辣香冲鼻开胃,别有风味。
⑨红心萝卜,美其名日“心里美”,纵刀切开,紫红的萝卜瓤便绽露出来。切丝或切片,加盐或加糖,凉拌即食,红艳甘脆,色味俱佳。
⑩秋冬时节,青、白、红、橙,拌、炒、腌、炖,色泽亮丽、简单朴素、营养丰富的萝卜菜,便成了餐桌的常客。群英荟萃,相聚“开会”,呈上饕餮美味,扮靓多彩生活。
(选自《知识窗》)
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的主要内容。
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一句中用了“最”字,这样说是否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谈一下你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