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4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 |
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
C.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 |
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
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①也固②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
(注:①闻道:懂得道理。②固:本来。)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
B.色愈恭,礼愈至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 |
C.弗之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
D.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下列加点词与“腰白玉之环”一句中的“腰”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
C.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
D.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 |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有同学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这段话与王国维境界说相联系,你觉得应与第几境界对应?请说明理由。
资料链接: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
(3)黔敖为食于路(4)其谢也,可食 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分)
(2)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甲】文阐述了一个什么观点?孟子是怎样提出这个观点?【乙】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两篇文章都谈到的一个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若石之死
若石居冥山之阴,有虎恒窥其藩①。若石率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②,日入而举辉③,筑墙掘坎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己者矣。于是弛其弩,撤其备,墙坏而不修,篱决而不葺。无何,有貙④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貙也,斥之不走,投之以石,貙人立而爪之毙。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注释】①藩:篱笆。②殷钲:敲响金属。③举辉:点起篝火。④貙:(音chū)一种凶猛的野兽,形似狸。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若石居冥山之阴()
(2)有貙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卒岁虎不能有获”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终于过了年,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
B.到了年底,还是不能将老虎捕获。 |
C.终于死了,老虎还不能够有捕获。 |
D.一年结束了,老虎不能有所捕获。 |
若石“于是弛其弩,撤其备……”的原因是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其结果
是(用自己语句概括)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本文作者(填姓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本文作者的作品外,我们在本册教材上还学过“唐宋八大家”的另外文言篇目是《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请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每空只能填一个字。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这样的: 虎( )驴 → 虎()驴 → 虎( )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