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题。
惜分飞 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毛滂(宋)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 |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阅读《游山西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逄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首联写春望之景,用“东风”“却望”“千门”照应题目。
②“草色闲”中的“闲”字精巧,与诗人愁情形成对比。
③颔联写春望之思,间接抒发了诗人思乡望归之情。
④尾联写春望之感,表现感时伤乱、归隐田园的主题。
⑤全诗虚实结合,浅吟低唱,让人读后产生情感共鸣。
(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1)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交代诗歌的主要内容:“访”的地点、人物及事件结果。
B.第一联“犬吠水声中”是指主人不想见客,而养狗守护宅院。
C.第二联写树丛深处有麋鹿出没,中午也没听见道士敲钟声音。
D.第三联写道士居所环境,野竹、青气、飞瀑、碧峰共成奇境。
(2)下面关于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格律诗体,一、二、四、六、八句押韵。
B.中间两联对仗严谨,“树深”对“溪午”,“青霭”对“碧峰”。
C.“愁倚两三松”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走得太久而渴望回家的心情。
D.全诗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形象勾勒出“道士”的生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