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的一对科考小组在某地质考察,地理位置大约在(25°N,110°E)。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回答小题。 该地质考察队的大致位置应该在 ( )
A.桂 | B.滇 | C.湘 | D.蜀 |
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① 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 ②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
③ 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 ④ 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某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沿甲图E—F,M—N作地形剖面图,成果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回答11~14题。
11.该地的地形是
A.山峰 | B.山脊 | C.山谷 | D.鞍部 |
12.①地比②地
A.海拔高,坡度大 | B.海拔高,坡度小 | C.海拔低,坡度大 | D.海拔低,坡度小 |
13.③地位于④地的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14.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 | B.东南向西北 | C.西南向东北 | D.西北向东南 |
根据图9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28—29题。
28.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11000万 | B.110000万 | C.5000万 | D.15000万 |
29.图中四地()
A.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 | B.甲、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 |
C.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 D.甲、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
下列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
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数据,读图完成23——24题。
23.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坡度:甲>乙 | B.气温:丙>丁 | C.降水:乙>丁 | D.海拔:甲>丙 |
24.图中四地中,林木分布最茂密的是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读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图幅相同),乙地西部临海。下面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地域范围大于乙图 | B.甲、乙两地石油资源丰富 |
C.甲地在乙地的西北方 | D.甲地进入雨季时,乙地正值旱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