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意为玉石集中之地。直到十五世纪海路开通之前,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喀什地区是中国的西大门,与中亚、西亚和南亚的多个国家接壤,有6个一类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区位优势明显。喀什地区蕴藏有金、铜、铝、锌、镍、钒、钛、水晶、云母等63种矿产,石膏产量居全国前茅,蛇纹石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藏储量丰富。
材料二 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图甲)和深圳所在地区简图(图乙)。
(1)据图说明喀什、深圳两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异同。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喀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完成下表。
|
喀什地区 |
珠江三角洲地区 |
特色农业 |
|
|
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
|
|
(3)深圳所在地区和喀什所在地区任选一个分析其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请把所学的有关交通运输点、线、面的区位选择知识联系起来,用方框图来表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A ;B;C;D。
(2)影响交通运输点(车站、港口)的社会经济因素有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点、线、面的区位选择影响是怎样变化的?能否举例说明?
读下面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铁路和河流交汇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
(2)上述城市近几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周边城市,为什么?
(3)A城是我国中部最大的商业中心,试分析其成为最大商业中心的条件。
读“某城市局部交通网图”,回答:
(1)图中长途汽车站布局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区域交通网建设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区域公共汽车站移到新地点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规划区的示意图。在规划中要确定一条公路干道。已知客货流收发点是火车站、县城和乡镇。一般来说,干线的走向要根据主要经济据点的分布而定,这条干线的主要任务是联络火车站A和县城B以及乡镇C、D,分析下面3种方案的利弊,选择一种最佳方案。
方案1:A—B 方案2:A—C—D—B 方案3:A—BC—ED—F
(1)最佳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确定最佳方案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酒泉及其周边地区自然景现图。读图回答(1)一(2)题。图中的四幅图中,阴影部分与上图所示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最相似的是
20世纪 90 年代,一位环保工作者曾描述:昔日芦花飞舞、鹅雁戏波的居延海,如今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荒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绿洲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 B.河流侵蚀强烈、含沙量增大 |
C.酒泉地区沙尘暴频度增加 | D.石质戈壁荒漠化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