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
B. |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
C. | 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
D. | 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
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 硫酸铜溶液中 |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
铝不如铜活泼 |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
木条复燃 |
氧气能支持燃烧 |
C |
将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 |
CO具有可燃性 |
D |
将水滴在生石灰上 |
冒出白雾 |
该反应生成水 |
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B.该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
D.两种生成物中氢、氧分子个数比为2:1 |
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
B.(C6H10O5)n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C6H10O5)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n
D.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 |
2 |
21 |
5 |
反应后质量/g |
10 |
2 |
9 |
待测 |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生成物 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
C.乙可能是催化剂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pH试纸鉴别氨水与蒸馏水 |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
C.用食醋鉴别小苏打与食盐 |
D.用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钠中的少量碳酸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