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 的位置?②如何比较 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 ,重复实验.
(3)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 .
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及凝固的规律”时,小琴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表格数据
并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6分)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石蜡的温度/℃ |
59 |
54 |
50 |
47 |
45 |
44 |
43 |
42 |
海波的温度/℃ |
61 |
56 |
51 |
48 |
48 |
48 |
46 |
45 |
(1)在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
(2)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是,石蜡是(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
(3)在这个过程中,海波和石蜡都需要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这个过程是。(填物态变化名称)。
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每空1分,共7分)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选填“A”或“B”)部分。
(2)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时需要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表明此时水上方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4)某组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质量的水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质量较大的是(选填“a”或“b”)
小聪小组跟老师一起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所示,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小铁板向后折,活动小铁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2分)
(2)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下表所示。同组的小东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小聪认为应是: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的结论正确,理由是。(2分)
(3)在图乙中,再用另一只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即逆着原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2分)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30° |
2 |
40° |
40° |
3 |
60° |
60° |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增大。(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无关,你选用________卡片;
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