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禁止英国人贸易或给他们造成损失,那么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最能证明马戛尔尼这一推论的历史事件是
A.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B. | 北伐战争 |
C. | 鸦片战争 |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某文学作品描述了20世纪初,一位英国商人前往俄国洽谈一笔生意,往返过程中他有了许多见闻,下列所描述的情景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A.这位商人先坐轮船到法国,再坐火车前往俄国 |
B.在俄国他发现当地农民可以自由婚姻,有的还有自己的小块土地 |
C.生意洽谈完后,他给太太发了份电报 |
D.临回国前两天,他听说俄国和德国签约,组成了同盟国。 |
九(1)班同学在某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 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上促进了新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是
A.新航路开辟 | B.三角贸易 | C.工业革命 | D.美国内战 |
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似点不包括
A.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
C.维护了国家统一 | D.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
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世纪中期“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B.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启蒙运动 | D.第二次工业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