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四大地区略图
材料二:乙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热点之一。
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传单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②准
备遮阳伞、墨镜;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
(1)旅行社宣传单中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空气稀薄,光照强 ③—海拔高,气压较大 ④—早晚经常下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乙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二氧化碳浓度高 C.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地势高,降水丰富
(3)下列同学的描述与丁地区有关的是( )
A、小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小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小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小明:“哈达、锅庄、碉堡楼。”
(4)图中山脉①、②中,属于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是 (填数字代号)。
(5)甲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6)四位外国小朋友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国小朋友说:“我在甲地区的蒙古包内,品尝了牧民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亚小朋友说:“我在乙地区看见牦牛,而我国中部有成群的绵羊。”
C.日本小朋友说:“我在丙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我的家乡主要种水稻。”
D.埃及小朋友说:“我在丁地区看见了水乡景观,而我的祖国是一个沙漠之国。”
(7)丁、丙两地分别在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丙地油菜开花时间更迟的原因主要是:
(8)读④山脉以西地形区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试分析原因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
A.疏松, 过度放牧 B.降水集中, 过度垦荒 C.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 垦荒造田
读四川雅安某地震灾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形类型的名称:A,B.
(2)图中大坝坝高为米.图中D处为由于持续的降雨引发山洪形成的堰塞湖,如果湖水再涨,大坝再加高10米,甲、乙、丙三村庄有可能被淹没的是.
(3)甲村要向乙村迁移,其迁移方向是,乙村与丙村的相对高度是米.
(4)地震塌方导致H处公路受阻,要立即打通这段公路,施工人员测得E、F两处的图上距离为2.5厘米,实地距离为千米.
读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A大洲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2)图中B地位于五带中的带。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大或小)。
(3)图中C大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4)图中C与E两洲的分界线是运河。
(5)图中F是洋,该大洋周围多火山、地震,原因是。
(6)挪威科学家近日公布的报告称,2011年全球所有国家在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
过程中一共向大气排放了近382亿吨二氧化碳,比前一年增加了近10亿吨,这相当于
每秒钟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1 100吨。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使全球的气温
(升高或降低)。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缓的是。
(2)若B山顶气温为20 ℃,仅考虑海拔因素,则A山顶气温为。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4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根据描述,选择与图中对应的字母填空:
①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②全年寒冷干燥;
③终年高温多雨;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2)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岸,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岸。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2)当地球运动到图甲中的A处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当地球运动到
图甲中C和D位置之间时,唐河县昼夜长短情况是。
(3)我县某学校的小明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分别在图甲的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刻测
量学校旗杆影子长度,并运用地图的有关知识绘制出了图乙和图丙。据图回答:
小明学校的教学楼位于旗杆的方向;图丙中甲、乙、丙、丁四幅旗杆影子示意图,
为冬至日观测到的是幅;6月14日初中学业考试时,小明学校的旗杆影子长
度最接近幅,此时,地球应运动到图甲①②③④段中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