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四大地区略图

材料二:乙地区有着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成为旅游热点之一。
某旅游团7月下旬准备到西藏地区旅游,旅行社宣传单提示:①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棉衣;②准
备遮阳伞、墨镜;③有心、肺、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或有外伤者不宜去西藏旅游;④带好雨衣等。
(1)旅行社宣传单中提示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空气稀薄,光照强 ③—海拔高,气压较大 ④—早晚经常下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乙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
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二氧化碳浓度高   C.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地势高,降水丰富
(3)下列同学的描述与丁地区有关的是( )
A、小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B、小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小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小明:“哈达、锅庄、碉堡楼。”       
(4)图中山脉①、②中,属于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是      (填数字代号)。
(5)甲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6)四位外国小朋友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法国小朋友说:“我在甲地区的蒙古包内,品尝了牧民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亚小朋友说:“我在乙地区看见牦牛,而我国中部有成群的绵羊。”
C.日本小朋友说:“我在丙地区看到了成片的麦田,我的家乡主要种水稻。”
D.埃及小朋友说:“我在丁地区看见了水乡景观,而我的祖国是一个沙漠之国。”
(7)丁、丙两地分别在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丙地油菜开花时间更迟的原因主要是:             
(8)读④山脉以西地形区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试分析原因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

A.疏松, 过度放牧  B.降水集中, 过度垦荒  C.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 D.植被破坏, 垦荒造田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分界线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夏季风图”回答问题。(11分,每空1分)

(1)我国夏季盛行的是偏(南或北)风,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面的洋和南面的洋,气流特点是 (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习惯上将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东以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3)季风的影响是导致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
A.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季节。
B.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递减。
C.夏季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灾害。
(4)六月份,锋面雨带停留在地区一个月左右,阴雨连绵,形成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的位置和主要的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描述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2)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热闹工业分布的特点,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试举一例说明当代日本文化特点。

主要工业原料
石油
天然气
煤炭
铁矿石
铜矿石
棉花
进口比例(%)
99.7
96.4
95.2
100
100
100
主要工业产品
小汽车
船舶
摩托车
车床
照相机
合成纤维
占世界市场比例(%)
43.1
72.6
78.1
57.2
87.0
48.7

材料二:日本进口的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及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百分比。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黑夜,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主要区域为半球(北、南),此时北极圈内为(极昼、极夜),青岛此时的季节为季。
(2)图中A点位置即将进入(白昼、黑夜)。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5分

⑴甲地位于____(东、西)半球。
⑵当地中海沿岸是温和多雨的季节时,图中城镇所在地区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
⑶由甲地前往乙地,可能会遇到河流吗?______,理由______。
⑷乙地气温20℃时,一般情况下,此时山顶气温约℃。
⑸若两地图上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10千米,则该图比例尺是__________(数字式)。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及有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划分A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2)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3)乙地受气候影响,耕地为,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4)丙地气候能反映出B区域的自然特征是。因此,成为该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5)国家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的跨B、C、D三个地理区域的工程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