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实验装置一中,甲、乙两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种子和煮熟后冷却至室温的种子,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运用加水排气法,将瓶中气体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发现甲中石灰水变浑浊,乙中石灰水没有变化。
实验装置二中,1、2两支试管分别盛有等量的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一段时间后,比较两株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注:土壤浸出液是由肥沃的土壤加蒸馏水搅拌,过滤后所得到的液体。)

(1)实验装置一中甲和乙形成了一组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装置二中试管是实验组,这组实验的变量是
(3)根据装置二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I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I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都放入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实验结果:1号试管不变色,而2号试管和3号试管中的馒头变成蓝色。
结果分析:
(1)1号试管中的馒头碎屑没有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
(2)2号试管中馒头碎屑变成蓝色的原因是___。
(3)若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应选择取1号和___ ___号试管作对照。
(4)实验结论:淀粉在人体消化道的___ 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 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 ,2号
(4)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

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作出的假设是:酸雨使种子不能萌发。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共4分)
①在培养皿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加入少量的水使纸湿润,在纸上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②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模拟酸雨”。
③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
④换用其他几种植物的种子进行同样的实验。
⑴如果这些种子都没发芽(不考虑种子的自身条件、休眠等),就能说明是受 的影响。
⑵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与上述实验相同,所不同之处是在第 步中每天在纱布上淋几次 ,而不是

下图所示三支试管中各加入淀粉糊2毫升,再向A试管中加入2毫升清水,向B和C试管中各加入2毫升唾液,再向C试管中滴入一滴稀碘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完成后,请你推测三个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A管
B.管
C.管
(2)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后,放入盛有37℃温水的烧杯中,观察十分钟,十分钟内,C试管的变化是 ,A、B试管
(3)观察十分钟后,再向A、B试管中各加入几滴碘液,A试管的颜色变化是 ;B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是 。发生B试管内变化的原因是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
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然后将
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有__。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
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水分是通过
叶片上的散失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