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2014年1月8日苏州《城市商报》报道:去年全年我市共有152天出现雾霾天气。其中,1月中旬和12月上旬分别出现区域性持续霾天气,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对人体健康和道路交通造成一定影响。
材料二: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研究表明,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等方面的疾病。
1.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气管、支气管、肺泡

气管、肺泡、支气管

支气管、肺泡、气管

肺泡、气管、支气管

2.人体在平静状态下吸气时,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上升

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上升

肋骨上升,膈舒张而下降

肋骨下降,膈舒张而下降

3.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来实现的,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是通过____来实现。

呼吸作用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 呼吸作用

扩散作用 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 扩散作用

4.老张因为吸入过多的细颗粒物,引发支气管炎去医院就诊,通过血液检查会发现他的

红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

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

5.为减少雾霾天气,苏州市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控制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增加绿化面积

禁止焚烧秸秆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面的措施中,哪一种对保持生态环境最有利?

A.把大片沼泽地开垦为农田
B.在菜地中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在田间施放性引诱剂,干扰雌雄害虫之间的通讯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让那些有毒藻类死亡

河蚌是水生动物,所以它的呼吸器官是

A.贝壳尖端的口
B.鳃
C.紧贴贝壳的一层呼吸膜
D.肺

下列属于变温动物的是

A.东北虎 B.藏羚羊 C.蝙蝠 D.蝴蝶

蚯蚓在干燥的环境里,很快会死去,是因为

A.缺水导致渴死
B.灰尘阻滞了呼吸通道
C.体表黏液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D.无法吃到食物饿死

提一桶水上楼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