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呼!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忽奔腾而砰湃 B.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C.盖夫秋之为状也 D.丰草绿缛而争茂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悚然而听之悚然:惊惧的样子。悚,音sǒng。
B.砭人肌骨砭: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申为刺的意思。砭,音biān。
C.黟然黑者为星星黟:黑。黟,音yī。
D.念谁为之戕贼 戕贼:蟊贼。戕,音qiāng。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欧阳子方夜读书
B.春生秋实
C.四无人声
D.其容清明

下列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动于中
B.商,伤也
C.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D.胡为而来哉

下列无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B.黟然黑者为星星
C.欲与草木而争荣
D.金铁皆鸣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
B.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作者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C.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D.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远不如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⑵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文中三个“□”为考查而设)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相陈珪孝廉举:推荐
B.人命所县,宜含之宥:宽容
C.太祖头风苦:痛苦
D.佗亦不,索火烧之强:勉强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疗疾,合汤不过数种
②乃多受其货□不加治
③辞□妻病,数乞期不反

A.①其②于③之 B.①以②而③之
C.①其②而③以 D.①以②且③于

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B.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C.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根据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②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华佗医术高明的例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劳③而不怨。”(《论语•里仁》)
②(孟子)曰:“亲之过④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孟子•告子下》)
[注]①几:委婉。②见志不从: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父母接受。③劳:忧愁。④过:过错。
(1)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
(2)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惟庸,定远人。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代汪广洋为左丞。六年正月,右丞相广洋左迁广东行省参政。帝难其人,久不置相,惟庸独专省事。七月拜右丞相。
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与太师李善长相结,以兄女妻其从子佑。学士吴伯宗劾惟庸,几得危祸。自是,势益炽。其定远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光天。惟庸益喜自负,有异谋矣。
吉安侯陆仲亨自陕西归,擅乘传。帝怒,责捕盗于代县。平谅侯费聚奉命抚苏州军民,日嗜酒色。帝怒,责往西北招降蒙古,无功,又切责之。二人大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诱二人,二人素戆勇,见惟庸用事,密相往来。尝过惟庸家饮,酒酣,惟庸屏左右言:“吾等所为多不法,一旦事觉,如何?”二人益惶惧。惟庸乃告以己意,令在外收集军马。太仆寺丞李存义者,善长之弟,惟庸婿李佑父也,惟庸令阴说善长。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惟庸益以为事可就,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事皆未发。会惟庸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惟庸杀挽车者。帝怒,命偿其死。惟庸请以金帛给其家,不许。惟庸惧,乃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谋起事,阴告四方及武臣从己者。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帝怒,敕责省臣,尽囚诸臣,穷主者。未几,赐广洋死,广洋妾陈氏从死。帝询之,乃入官陈知县女也,大怒曰:“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于是惟庸及六部堂属咸坐罪。明年正月,涂节遂上变,告惟庸。帝大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节选自《明史·胡惟庸传》)
[注]①省:中书省。②封事:密封的奏章。③入官:旧时把罪犯的财产没收入官府,即充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杀黜陟:晋升。
B.馈金帛、名马、玩好遗:留下。
C.皆夜有火光天烛:照亮。
D.穷主者诘:追问。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胡惟庸“有异谋”的一组是()
①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②挟医视,遂以毒中之
③令在外收集军马④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
⑤致书称臣于元嗣君⑥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汪广洋被贬后,皇帝难以选择出任丞相的人员,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设置丞相,胡惟庸独自掌管中书省的政务。
B.大将军徐达极恨胡惟庸的奸邪,于是胡惟庸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算计徐达,但这件事被福寿揭发了。
C.胡惟庸暗中游说李善长与他谋反,李善长开始不答应,不久便同意了,因此胡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
D.胡惟庸杀了驾车的人,引发皇上大怒。胡惟庸非常害怕,就与陈宁、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并且暗中告知亲信。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2)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华①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②。”请益③。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④,可以无与,与,伤惠⑤。”(《孟子·离娄下》)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文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鲁云谷传
[明]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闼而入,则遗蜕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谓生死大事,迅速若此,真如梦幻,痛悼不已。归坐山斋,忆其生平,遂为作传。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小小药肆:店铺
B.不可救则望之走却:拒绝
C.与李玉成竹肉相得向:以前
D.闼而入排:推开

下列四组中,全都表现鲁云谷心胸豁达开朗的一组是
①术擅痈疽,更专痘疹
②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③尤恨人唾洟秽地
④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
⑤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
⑥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云谷医术高明,却遭到众人的怀疑,缘于他不墨守古代医学的陈规,不迷信古方。
B.文章拿鲁云谷与米芾相比,意在表现鲁云谷的性格和艺术修养都有米芾的风范。
C.鲁云谷好恶分明,个性率真,是作者的知心朋友,他的突然去世让作者悲痛不已。
D.文章补叙鲁云谷及其妻对雪水煮茶的不同态度,凸显出鲁云谷对待朋友情真意切。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
(2)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