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仪器
的名称;
(2)操作
中托盘两边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
(3)操作
中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4)操作
过滤时倒入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 (填序号);
A.过滤速度慢 B.滤纸破损 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
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碘盐"等物品,这里的"氟"、"碘"指的是( )
A. |
元素 |
B. |
分子 |
C. |
原子 |
D. |
单质 |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石蜡熔化 |
B. |
酒精挥发 |
C. |
玻璃破碎 |
D. |
钢铁生锈 |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x"代表的是( )
A. |
氧气 |
B. |
二氧化碳 |
C. |
氮气 |
D. |
稀有气体 |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小王同学按照如图所示流程进行了实验:
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
①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可能有氯化钾
②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碳酸钠、硫酸钾
③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一定有氢氧化钡,一定没有碳酸钠
④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有3种情况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1个 |
B. |
2个 |
C. |
3个 |
D. |
4个 |
甲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时,甲易溶于水 |
B. |
60℃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
C. |
将80℃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一定析出甲晶体 |
D. |
90℃时,在50g水中加入0.7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