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唐朝时期,书生张三出生在人杰地灵的A地(隋朝第二代皇帝三次乘龙舟来这里游玩,最后在这里被杀),张三苦读寒窗十载,一日他从家乡出发,经运河到京城应试。在离船登岸之地B(隋朝第二代皇帝曾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建了豪华的宫殿)遇雨,全身棉布新衣湿透,避进一老翁家。老翁沏茶热情款待,为张三烘干衣服,还为他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占城米饭。张三又经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京城C,他看到全城街道整齐,树木成行,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和各国侨民,云集到这里,往来的商旅熙熙攘攘,张三凭一手漂亮的楷书和一篇优美的文章及第(考中)。为答谢老翁,他送老翁越窑青瓷茶具一套、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一个;还带老翁的儿子到京城C的“瓦子”中玩,在这里张三朗读了唐诗《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请回答:
⑴张三出生在何地?
⑵张三离船登岸之地B是哪一个城市?京城C地是哪一个城市?
⑶张三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你如何看待当时这一选拔人才的制度?
⑷举例说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唐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繁荣景象?
⑸上述材料中至少有三处与唐朝历史不符的知识性错误,请找出来并说明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隋朝的灭亡 伊斯兰教的的创立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三: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18世纪末期,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天也需要人工照明,甚至还造成许多居民患病或死亡。……虽然按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表述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⑶材料三表明,英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⑷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可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要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废除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把从叛乱贵族那里没收来的土地和一些教会的土地作为采邑分赠给贵族,采邑不得世袭,受赠者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要履行臣民的义务,宣誓效忠。
材料三:646年,新年伊始,天皇发布了《改新之诏》:废除氏姓世袭制度;把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改革丧葬制度,禁止皇室、贵族营造大型陵墓……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伯利克里当政时期该制度有何发展?
⑵材料二中的内容与哪次改革有关?这场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材料三中的改革在历史被称为什么?在政治方面有何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⑷以上三次改革的性质是否一致?为什么?

如图,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这个朝代为巩固统一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请在图二方框内填写出政权的正确名称。哪一历史事件为这一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时代特点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

原姓氏
新姓氏
拓拔

丘穆陵

步六孤


(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根据你的判断,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有什么活动?其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
(3)材料二是谁改革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项改革的措施?
(4)这两次改革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5)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2)他在教育上有什么成就?
(3)为了巩固政治统一汉朝哪位皇帝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并在思想领域采职了什么措施使汉朝形成“大一统”的政治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儒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