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 A.商品经济发达 | B.存在井田制 |
| C.小农经济落后 | 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对该“总结”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三代时期只有受过教育的学者有从政的资格 |
| B.“以客出仕”成为秦朝以前流行的做官途径 |
| C.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察举和科举等阶段 |
| D.汉代的中央官员主要来源于地方郡县 |
汉安帝永初三年,京师大饥,民相食。诏曰:“朕以幼冲,奉承洪业,不能宣流风化,而感逆阴阳,至令百姓饥荒,更相啖食。咎在朕助不逮。”据此看来,汉安帝信奉( )
| A.“天人感应”学说 | B.“因信称义”主张 |
| C.“大一统”主张 | D.“三纲五常”学说 |
司马炎《论六家要旨》:“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之不达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旨曰:《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司马炎认为六家共同的目标是( )
| A.达到天下太平治世 | B.维护等级秩序 |
| C.为统治者出谋划策 | D.实现君民共治 |
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 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
|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
| 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
|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
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启蒙思想的实验田”。19世纪晚期该国政体的特点是( )
| A.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 |
| B.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
| C.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
| D.议会有不独立的立法权,不能组织和监督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