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研究地球的自转时,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

科目 物理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质点的认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如图所示质量m = 1kg的重锤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相邻记数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求:
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从点O到打下记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 ,动能的增加量△EK =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可求出重锤实际下落的加速度a=。(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测得的△EP也一定略大于△EK ,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试分析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按正确操作方法测出的数据如下表。其中,他选择的轻质弹簧的原长是10cm,实验中弹簧的伸长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

弹簧所受拉力F/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弹簧的总长度l/cm
11.01
12.01
12.99
14.00
15.01
16.00
16.99


若以拉力F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x为横坐标,请你在右图中描点并作出该弹簧的F—x图线。
说明图象中斜率k的物理意义:
若以x为自变量,且F的单位用N表示,x的单位用m表示,则上述图线所代表的函数为

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图10所示.其中O是起始点,A、B、C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到A、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10中(单位cm)。电源的频率是50 Hz。
这三个数据中不符合有效数字读数要求的是_____,应记作______cm.
同学用重物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 80m/s2.则该段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而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物质量用m表示),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动能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__.
一位同学根据同一条纸带,同一组数据,也用重物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不过他数了一下:从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O数起,图中的B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9个点.因此他用计算跟B点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得到动能的增加量为_______,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使重力势能的减少量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电压为U,频率为f的交流电源上,从 实验中打出的几条纸带中选出一条理想纸带,如图所示,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5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始点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已知重锤的质量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起始点O到打下C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重锤动能的增加量为△EK
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还可利用重锤下落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经过计算可知,测量值比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要小,其主要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