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的原子是半径最小的原子。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X,D与A同族,且与E同周期,E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4倍。A、B、D、E这四种元素,每一种都能与C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不相同的多种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相应元素名称: C_________ E_________
(2)由A、C、D、E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一种中学常见的化合物,它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在这种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出现红色,用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该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
(3)将铝片和镁片。插入由A、C、D三种元素组成物质的稀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Ⅱ 已知X是一种盐,H是常见金属单质,F、I是常见非金属单质,E、G都是工业上重要的碱性物质,它们有下图所示的关系。
试回答下列问题
(1)G的电子式为: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
(9分)有机物A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其中含C占55.8%,H占7%,其它为氧,且A分子的所有C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D为二溴代烃。有如下转变过程:其中
❶B,D分子均达饱和,❷F为五元环状分子,有2种环境不同氢,❸一个碳上不能连两个羟基。请回答:
(1)A,F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molB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足量的Na反应,产生1mol气体还有_________种(除B外)
(4)写出D→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A、B、C、D、E、F、G、H、I、J、K存在下图转化关系,其中气体D为单质,试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是__________,D是__________,K是__________。
(2)写出反应“C→F”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F→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溶液I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而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请写出白色絮状沉淀变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实验室制备黄绿色气体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6)溶液I中通入气体E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有三种金属单质A、B、C,其中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C是常见金属。三种金属单质A、B、C能与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之间发生如下转化关系(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F中的溶质 _________;丙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H受热分解后的固体产物与金属B高温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字母A—F代表六种不同物质,它们之间可发生如下图的转化(部分反应中生成物没有全部列出)。其中D是一种强酸;E是一种常见金属,有“国防金属”的美誉,可在CO2中燃烧。分析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可以是或;
(2)E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D表现了性;
(4)50mL 14 mol·L-1物质D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充分反应后共收集到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则被还原的D的物质的量为mol,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为g。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原子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
(2)Y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的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
(3)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X2Y3在稀硫酸溶液中可被金属锌还原为XZ3,产物还有ZnSO4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X的氢化物与同族第二、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稳定性、沸点高低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