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他不仅把平生博览所得的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之中,而且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说明( )
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
③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④文化创新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表明()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
②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我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我国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4年巴西世界杯唤起无数球迷的激情,同时点燃了“中国制造”的出口热情。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B.社会实践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D.文化消费决定文化产业发展 |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把我国的“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保护这类“活态遗产”,是因为()
①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它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
③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④它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④ |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中提出: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此观点的文化依据是()
A.中华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永恒不变的 |
B.中华各族人民拥有对世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
C.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 |
D.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
“主场外交”是指一国以本国境内为外交舞台、利用主场优势开展的外交活动。2014年,我国有两次重要的“主场外交”,即“亚信峰会”和“APEC峰会”。把握“主场外交”机遇可以()
①展示成就,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
②彰显实力,巩固我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
③借助优势,消除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根源
④利用主场,表明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