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2009年6月16日报道,截至2008年末,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正持续快速扩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 |
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 |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
A.调整行政区划,合并城市,扩大城市管辖面积 |
B.在大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逐步形成城市群 |
C.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
D.促进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
根据下表资料(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要的原料变化),回答26-27题:
年份 |
1800年 |
1900年 |
1985年 |
煤(吨) |
4 |
2 |
0.75 |
铁矿石(吨) |
2 |
1.8 |
1.3 |
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A.原料地 | B.燃料地 | C.销售市场 | D.交通枢纽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在布局上选择下图中哪一点最合理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读 “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24-25题。扬州曾是我国著名的商业中心,但近代以来逐渐衰落,与衰落原因无关的是
A.京沪等铁路的修建 | B.京杭运河淤塞 |
C.黄河改道 | D.海上运输的发展 |
扬州的衰落体现了
A.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对城市布局和发展的影响 |
B.聚落必需沿铁路分布 |
C.沿河设城是南方城市布局的规律 |
D.在多条铁路、公路的交汇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
上图是产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回答22—23题:下列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产业是
A.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 | B.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 |
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 | D.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 |
以下地区与甲、乙、丙、丁四图的匹配正确的是
A.甲—宁夏的毛纺织 | B.乙—印刷厂 |
C.丙—北京中关村的“硅谷” | D.丁—精密仪表厂 |
我国各地的“一县一品”、“一镇一品”反映的是
A.工业联系 | B.工业转移 | C.工业集聚 | D.工业的专业化产业区 |
下列说法,属于合理利用资源的有
①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②干旱半干旱区退耕还草③山地缓坡修筑梯田
④围湖造田⑤随意开挖矿产资源⑥适度开采地下水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⑤ | D.②③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