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下列问题。
| |
5月—10月 |
11月—次年4月 |
||
| 平均气温(0C) |
降水(mm) |
平均气温(0C) |
降水(mm) |
|
| 甲地 |
27 |
1650 |
25 |
22 |
| 乙地 |
27 |
890 |
26 |
77 |
两地的纬度约在
| A.15°S~20°S之间 | B.15°N~20°N之间 |
| C.25°S~30°S之间 | D.25°N~30°N之间 |
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 A.平原 | B.盆地 | C.丘陵 | D.山地 |
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4℃~5.8℃,约是20世纪升温幅度的2~10倍。据此回答下面几题。气候变暖的影响可能有 ( )
①冰川退缩②冻土融化③气候更加适宜生物生长,各
地动植物数量增加④高原内陆湖泊水量大增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② | D.①②④ |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
| B.中纬度温带地区变得湿润 |
| C.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
| D.从全球看,利大于弊 |
全球变暖,对于工业的影响表现为 ( )
| A.高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增加 |
| B.低纬度地区能源消耗减少 |
| C.各种能源、电力的生产都会受到制约 |
| D.煤炭工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下面两题。
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
| A.不断北移 | B.不断南移 |
| C.不断东移 | D.不断西移 |
下列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
|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加 |
|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
|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O℃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该地近百年气候的变化是 ( )
|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 |
| 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 |
| 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 |
| 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 |
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 A.雪线上升 | B.暖冬频繁 |
| 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 | D.海平面下降 |
下图为195l~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回答下面两题。
1.1951~2002年,我国()
| A. | 各地都增温 |
| B. | 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 |
| C. |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O.8℃ |
| D. | 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 |
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
| A. | 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 B. | 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
| C. | 西北、华北、华东地区 | D. | 西北、华北、华南地区 |
冰川因全球气温上升而逐渐消融时,其搬运的土石碎屑也因堆积而成各种堆积地貌。下图为某地的冰川堆积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等高距为20米)。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由图所显示的信息可知,当年冰川流动方向大致为 ( )
| A.东南→西北 | B.西南→东北 |
| C.两北→东南 | D.东北→西南 |
若全球冰川继续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
| A.沿海平原扩大 | B.陆地淡水减少 |
| C.极地高压增强 | D.植被类型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