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15分)
(1)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2分)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
C.由于两地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4分)
“珠三角”主要是 政策;“长三角”主要是 政策。
(3)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分)
(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3分)
(5) 读下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6)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读西藏自治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
(1)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西藏自治区湖泊众多的原因。(8分)
(2)试分析气候因素对青棵种植的有利影响。(6分)
(3)根据西藏自治区资源条件,推测其可能发展的电力工业部门,并指出该地区发展工业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读东南亚部分地区地形图及新加坡国家气候图,完成下列问题。(26分)
(I)根据图中所示信息,推测图示区域北部('100N以北)主要的气候类型。(6分)
(2)试判断新加坡的气候对应的是右图中的图甲还是图乙,并描述其降水特征。(4分〕
(3)2014年2月1日,印尼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喷发,附近地区伴有轻微震感,引发附近居民恐慌。请简要说明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原因。(4分)
(4)与B河段相比,图中A河段突出的水文特征有哪些,并分析原因。
【环境保护】
材料一 根据国土资源部在2008年4月最新发布的《2007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结果显示:截止2007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人均耕地仅仅为1.38亩,还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全国666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全国中低产田与高产田的比例约为7∶3。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约为2亿亩,但水、土、光、热条件比较好的只占40%,能开垦成耕地的只有约8000万亩。近年来,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有9000万亩,建设用地还占用了一部分优质耕地,还有不少耕地受到盐碱化、沙化和荒漠化的损毁。因此,耕地保护形势格外严峻。
材料二 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图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然灾害】
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下图为我国北部某区域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图中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造成图示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并分析其发生的自然原因。
【旅游地理】
结合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近年来,到青海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读图并结合该地地理环境特点,指出青海湖地区旅游资源的独特性。(6分)
(2)请你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提出建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