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回答问题。(15分)
(1)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2分)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
C.由于两地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两个区域的经济高速发展,均得益于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但也略有区别:(4分)
“珠三角”主要是 政策;“长三角”主要是 政策。
(3)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2分)
(4)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3分)
(5) 读下图,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6)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
目前,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陆上风能密度分布图。
(1)材料一图中甲地风能密度大于乙地,其原因是
A.甲地纬度低获得太阳辐射多 |
B.甲地受台湾海峡狭管效应影响 |
C.乙地面对的海域开阔风力强大 |
D.乙地受山脉阻挡作用风力较小 |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上图中甲地区建有“萩芦风电场”,该风电场建在山区的山脊或山顶地带(如上右图所示)。
材料四近些年来,继甲、乙地区之间产业的“一次转移”之后,甲所在省区内部工业的“二次转移”势头良好,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工业纷纷向省内中西部转移。
(2)从自然环境要素角度,分析甲地风电场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说明材料二图中甲地海岸带(海陆交接地带)除风能外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
(4)说出材料二图中甲区域在两次产业转移中所处角色的不同,并分析其转变的原因。
位于南北天山之间的伊犁河谷地——西域的绿色走廊,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地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又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由雪岭云杉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场交织在一起。
材料二 雾凇美丽皎洁,晶莹高雅。在寒流滚滚的冬季,使横竖成林、山坡独树的杨、柳、榆、桦的枯枝成为琼枝玉叶,让棵棵青松翠柏成为银菊盛开,把簇簇小草装扮得婀娜多姿,玲珑剔透……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冰花的雾凇,最是醉人。
材料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伊犁河谷农耕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
(2)在伊犁河谷地区,有一部分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说出“阴脸”的坡向,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3)西北边陲小城——霍尔果斯被定为经济特区。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字母)
A.北京地区正午树木的影子最短 |
B.纽约的白昼逐渐变短 |
C.巴西高原草木葱茏 |
D.珠峰雪线海拔达到一年中的最高 |
(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
(5)Q地位于M的________方向。
(6)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拉索岛原为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主岛,面积约444平方千米,人口约15万。岛上气候干燥,水源靠海水淡化。库拉索岛是理想的炼油地点,石油和石油产品约占出口总值的95%,粮食、工业品主要依赖进口。库拉索岛1956年成为自由贸易区,威廉斯塔德港成为世界最大港口之一,首府威廉斯塔德成为加勒比海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旅游业、服务业以及与航运相关的商贸业对于岛屿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下图示意库拉索岛位置。
(1)分析库拉索岛旅游业、服务业以及与航运相关的商贸业日益增强的原因。
(2)分析库拉索岛气候较干燥的原因。
读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区域地图。
材料二 圣弗朗西斯科山岩画,位于墨西哥的南下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留下了古老的岩画群,数量多,规模大,而且保存完好。岩画被绘制在大山洞窟的岩壁或洞顶上。作品形成于公元前1 100年-公元1 300年。岩画画面大部分描绘的是人与动物,有些画大小与实物相等。
(1)分析圣弗朗西斯科山区岩画得以保存至今的地理原因。
(2)据图中信息分析城市莫西卡利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