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降水量 | B.降水量、地形 |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 D.地形、土壤 |
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
D.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
下图是奥地利1951-2001年人口增长状况示意图,期间人口死亡率保持稳定,读图判断下列各题。奥地利人口自然增长的低谷期发生在
A.1961—1971年 | B.1971一1981年 |
C.1981—1991年 | D.1991—2001年 |
近三十年来,奥地利人口增长的最主要特征是
A.负增长显著 | B.机械增长显著 |
C.自然增长显著 | D.过度增长显著 |
关于世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 |
B.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 |
C.在产业转移中,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
D.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嫁和人口迁移 |
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
A.北京 | B.天津 | C.烟台 | D.威海 |
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四横”四指
A.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 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
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 D.长江、渭河、淮河、黄河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日益加剧,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有人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是因为
A.世界经济规模日益缩小 | B.各国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
C.生产、消费、流通领域联系日益减小 | D.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
经济区域化
A.有利于区域经济集团的内外合作与联系 |
B.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 |
C.不利于实现经济全球化 |
D.“南南合作”是为了扩大竞争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