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从武汉沿长江水道行进,可西上巴蜀,东下吴越,向北溯汉水而至豫陕,经洞庭湖南达湘桂,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武汉是长江中游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商业贸易中心,加之得水独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为华中重镇。
今天,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旅游中心。武汉作为中部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水运连通东西,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北至北京,南抵广州,西去重庆,东达上海。东西水运干线和南北铁路干线使武汉的物资交流范围扩展到全国各地。
(1)根据材料回答,武汉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武汉市作为区域服务中心地,其主要服务内容有哪些?
(3)从古到今武汉市的服务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图13是印度洋(局部)季风和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3乙图中①、②、③处可能形成渔场的是 ,成因是。
(2)请说明乙图为何海域、何季节及其大洋环流分布规律。
(3)分析影响洋流②流向的因素。
(4)推测该洋流系统使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流向具有什么样的季节变化?
根据材料和我国某地区略图1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读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11,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归纳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2)比较ABC三地年较差的大小,并简述其原因。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沿90°E地形剖面图及沿该剖面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曲线中,________为年均温曲线。
(2)乙曲线最大值出现在海拔________米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a,b两山地南坡,垂直自然带谱较多的是________。试简述形成原因。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2)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3)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________,并简述该河流中游河段的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