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一、二、三,完成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地区简图
材料二:下图为上图中甲山脉冰川朝向玫瑰图。
材料三:图A中丙地区有一古城市遗迹,关于此城,唐代诗人王之涣在《出塞作》中有如下描述:“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1)甲山脉北侧城市数量较多,而南侧城市数量较少,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2)乙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地,分析当地葡萄种植的有利区位条件。
(3)王之涣《出塞作》中描述的现象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
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课题结论。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以下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2009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图17)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及其影响区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
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1)b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2)a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3)c地西海岸的主要地质灾害有哪些?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种差距是多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原因。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出现了“雁南飞”的局面,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相反。
材料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人口迁移方向变化的原因。
(4)结合材料四分析1985年以来山东农民纯收入大大超过黑龙江农民的原因。
读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下图区域曾经是中国文明的中心地之一,由于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由于缺少其他经济来源,为了生存只得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造成一定时期内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1)图中沙障(K处)保护的铁路线是___ ____铁路,阻隔的沙漠名称是___ ____ 。
(2)Q山脉是____,在古代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原因是什么?
(3)P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名称是________,下图景观常在该山以_______(填南或北)欣赏到。
(4)该地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___。分析在开采该资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5)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比较图中M、N两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6)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在国土整治中应该做的三项工作是什么?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石油与石化生产商OAORosneft公司目前正与中国国有的中石化集团合作,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兴建一座年产能500万吨的石化厂。新厂预计将在2014年完成两期建设,届时每年将可加工2000万吨原油。据称,中石化在10月派出管理团队赴新厂即将落户的Primorye进行考察。此项计划将使中俄两国共同受益。
材料二俄罗斯地理简图
材料三 下表为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经济指标(%)(1)根据材料一俄罗斯矿产资源状况,分析中俄两国最适宜在______________领域加强经贸合作,试分析这种合作对双方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从人口、资源、经济的角度,分析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中将进行“东部大开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