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地。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 B.③④ | C.③⑤ | D.⑤⑥ |
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
读图甲和图乙,回答下列各题。根据自然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 | 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 |
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 | 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 |
根据图乙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
C.全年炎热干燥 |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
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层明显呈层状分布,它们最可能属于()
A.岩浆岩 | B.沉积岩 | C.变质岩 | D.喷出岩 |
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A.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图中城镇形态的特点和形成原因是()
A.条带状,受地形的影响 | B.团块状,受交通线延伸方向影响 |
C.条带状,受气候条件影响 | D.团块状,受地质构造特点影响 |
读“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下列各题。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地形 |
B.气温、降水量 |
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
D.地形、土壤 |
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 |
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 |
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 |
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
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有关M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季节变化大 | B.径流年际变化大 |
C.河流无结冰现象 | D.河流含沙量大 |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资料一 2010年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的数据资料(注:甲、乙代表两次地震的震中)
资料二海地地震后,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北京时间1月13日20时30分左右从首都国际机场起飞,并于海地当地区时14日2时左右抵达海地太子港机场。关于两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成正比 ![]() |
B.震源均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
C.两地震中相距约6000千米 | D.均位于美![]() |
中国国际救援队所乘飞机的实际
飞行时间约为
A.13小时30分钟 | B.16小时30分钟 |
C.18小时30分钟![]() |
D.22小时30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