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2013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新制定两部法律《旅游法》和《特种设备安全法》,还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出重要修改,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以立法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二:2013年12月4日“法治宣传日”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通知要求: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的社会氛围。
(1)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上述法律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以它为依据?
(2)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作为青少年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2014年2月10日下午3时许,洛阳小伙刘永银扶起摔倒老太太。当记者问其敢于扶起老人的原因时,他说:“谁家都有老人,要是轮到自己头上,出了意外没人帮,会更心寒。”
材料二:在放学路上,中学生陈某发现有几个社会青年在敲诈小同学,心想,和自己无关,悄悄走开了。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别评价洛阳小伙刘永银和陈某的行为。(2分 )
(2 )简要分析一下,他们二人行为的影响?(6分 )
(3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6分)

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的同学在网上聊天时的部分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童童的律师哥哥会怎样帮助小萌的妈妈摆脱烦恼?(6分)

昨天语文课上,老师读错了一个字的读音;今天班主任老师把别人犯的错误扣在了我的头上,冤枉了我;张强同学一直不知如何与老师交往。
请结合材料回答:
(1)当老师出错时该怎样给老师提个醒?
(2)如何正确与老师交往?

关于什么是小康生活,不同地方的市民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下面是我国部分地方的市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北京市民:我觉得我们现在过的就是小康生活,就是吃穿不愁,可以陪着女儿放放风筝。
上海市民:住得好、吃得好、穿得好,人的素质也好。
湖南市民:我觉得在物质满足的条件下,还能经常出去旅游,应该就是小康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何时进入小康社会?目前“总体上的小康”的含义是什么?
(2)你认为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3)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你打算怎么做?

请列举两例科技是把双刃剑的事例并谈谈你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