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适当时候要提高基本养老金的标准,而且要逐步解决碎片化的问题,整合城乡医保,推进养老保险并轨,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网。这有利于
| A.在初次分配中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
| B.让人民在分享改革的红利中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
| C.增加居民收入,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
| D.使社会公平的实现建立在科学提高效率的基础上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政府部门要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搞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做好上述几方面工作,必须
①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②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③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
④全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政府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形成合力,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
| A.市场机制与价格杠杆相结合 |
| B.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
| C.经营者的长远利益与消费者的当前利益相结合 |
| D.国家的整体利益与消费者的当前利益相结合 |
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这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纳税的积极性。我国税收“用之于民”的根本原因是
| A.政府是财政分配的主体 | B.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
| C.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 D.税收是全体公民缴纳的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加强税收征管,确保税收收入随经济发展特区稳定较快增长。国家之所以要加强税收征管,是因为
| A.我国纳税人意识普遍淡薄 | B.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
| C.我国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执法力度不足 | D.税收具有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据此,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编制完成的《全国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400多亿元用于解决农村用水问题。 这反映了
| A.经济发展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 B.解决农村用水问题是当前国家的中心工作 |
| C.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D.经济活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