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他创造性地实施了“荒政三策”。大兴公私土木之役(既进行了杭城建设,又解决了大量饥民失业流离之苦)、纵民竞渡(大兴旅游业,增加就业)、引四方商贾争相进米(抑制粮价)。范仲淹的“荒政三策”条条奏效。范仲淹“荒政三策”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物价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基础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有重要意义
③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变化影响 ④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困难的当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突显出来。在外寇入侵时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在遭受巨大洪涝灾害、“非典”、 “5.12汶川特大地震”、“藏独、疆独搞分裂”时,中华民族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并最终夺取胜利。这表明
A.文化是人所创造的 |
B.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C.文化力量决定综合国力 |
D.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
2009年4月26日至2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网络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网博会上提出了“中国健康网络文化年”的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政府部门倡导净化网络空间,利用互联网积极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指导用户对网络文化产品合理消费,促进产业的技术革新等。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②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③先进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现状、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成长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②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③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④不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上述观点
A.承认了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
B.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
C.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
D.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2009年9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向社会公开发布。该规划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扩大文化消费、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扩大对外文化贸易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
A.经济决定文化 | 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 D.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