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期,孟德尔采用纯种豌豆做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规律。下列有关该研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观察到F1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B.孟德尔依据实验现象提出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成对遗传因子 |
C.孟德尔依据假说预测F1测交后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 |
D.孟德尔的测交结果验证了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 |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①渗透压降低,②增多 |
B.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①→②→组织细胞 |
C.①中若无机盐浓度过高,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增多 |
D.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只有③ |
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
B.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
C.神经元的突起称为神经 |
D.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点是()
A.a | B.b |
C.c | D.d |
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
B.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
C.①④中的大部分物质都可以进入② |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
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国力的根本是人才。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结构F的数量将 。
(2)生命在于运动。图中B→C过程体现了细胞质的 性,C→D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性。
(3)生命是一个信息交换器。若图中E为胰岛B细胞,则A为由 支配的相关神经,伴随着信号物质D的释放,其信息转变过程为 。在典型的反射弧中,若图中E为神经细胞,内环境中的D发挥作用后很快被酶分解,否则会使E发生 效应,通常D只能由BC处而非A处合成,只能作用于E细胞(神经、肌肉和腺体),正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 、效应T细胞只能作用于 一样,其根本原因是 。
(4)健康是个永恒的主题。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适当进食些含磷脂丰富的食物(如卵黄、脑),神经细胞因具较多 ,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不仅磷脂丰富,且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