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实验装置,玻璃槽中是蒸馏水,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最可能的实验现象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先上升后又下降 |
B.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蔗糖和蔗糖酶 |
C.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下降,加酶后一直上升 |
D.在玻璃槽中会测到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
有分析表明,落叶林中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以其叶片为食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属于第二营养级 | B.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消费者 |
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 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最基础的底部 |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是生产者,D是分解者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D.无机环境中的CO2都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一枝黄花传到一些地区,长势疯狂,成了这些地区的绿色灾难,一枝黄花泛滥的原因不包括
A.这些地区气候适合一枝黄花的生长 |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
在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 B.湖泊中氧气不足 |
C.水鸟叼食肉食性鱼苗过多 |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
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A.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
B.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
C.避免因青藏铁路的阻隔出现地理隔离而出现新物种,保持藏羚羊等物种的遗传性 |
D.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