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的密度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①气体分子的直径 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
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表示可逆反应A(s)+B(g)
nC(g);ΔH=Q(n为正整数)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和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
| A.其他条件相同,a表示使用了催化剂,b没有使用催化剂 |
| B.其他条件相同,若只改变温度,则a比b的温度高且ΔH>0 |
| C.其他条件相同,若只改变压强,则a比b的压强大且n≥2 |
| D.其他条件相同,若改变A的物质的量,则a比b消耗A的物质的量少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0.1 mol PCl3中形成共价键的电子数是0.3NA |
| B.100 mL 1 mol/L NaHSO4溶液中HSO4—数是0.1NA |
| C.标准状况下,11.2 L C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是1.5 NA |
| D.17 g H2O2完全分解,转移电子数是1NA |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漂液中加浓盐酸产生氯气:ClO- + Cl-+2H+=Cl2↑+H2O |
|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
| C.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 |
| 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OH-+H++SO42-=CaSO4↓+H2O |
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 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3X(g)+Y(g)===nZ(g)+2W(g).5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则n的值为
| A.1 | B.2 | C.3 | D.4 |
下列变化规律错误的是()
| A.微粒半径:F –<Cl–< Br– < I – | B.稳定性:HI< HBr <HCl< HF |
| C.沸点:HF< HCl < HBr< HI | D.阴离子还原性:F– < Cl– < Br–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