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有资料表明:①K+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②缬氨霉紊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Na+仍不能通过膜。下列关于K+能通过膜而 Na+不能通过膜的原因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缬氨霉素是细胞膜上的一种载体蛋白
B.K+能够与缬氨霉素反应,Na+不能
C.K+能可逆性地与缬氨霉素结合Na+不能
D.K+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膜,Na+不能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其中的细胞失水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情况下,氧气浓度为:体外>内环境>细胞
B.①表示主动运输
C.②表示水分的重吸收作用
D.经由Ⅳ排出体外的物质可以是水分、部分代谢废物

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血糖下降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下列关于越野滑雪比赛时运动员的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大量出汗导致血浆内抗利尿激素的含量降低
B.比赛中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升高
C.寒冷刺激引起下丘脑产生兴奋并分泌相关激素
D.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